查看原文
其他

趤趤马路 ‖ 富民路,藏龙卧虎、充满传奇的马路

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

打开尘封的记忆,寻觅往昔的岁月

叙上海老底子事  忆上海老底子人

诉上海老底子情



富民路,

一个好吉利的名字

跨静安、徐汇两区

北起延安中路、南至东湖路

总长为600多米



在老上海,

富民路乃为藏龙卧虎之地,

是一条充满传奇的小马路。


“古拔路”的由来


富民路,1913年辟筑,初称“古拔路”(Route Courbet),直接用中文写出来,因为翻译的缘故,大家可能对这条法租界的马路,为啥取这个名字没有感觉,但要是换一种写法呢?“孤拔路”,读过中学历史的都应该记得这个名字——中法战争中,法国海军上将孤拔。


法国海军上将孤拔


那是在中国近代史上“赫赫有名”的海军将领,1884年率远东舰队击败南洋水师,控制台湾海峡,侵占基隆、澎湖,最后迫使清政府签订《中法新约》,但就在这份不平等条约签订第二天,孤拔突然病死在澎湖妈宫(现澎湖县马公市)。


想必,法租界是为了纪念这位“为数不多的”在对清作战全胜的法国将军,而在上海和天津,各命名了一条“古拔路”。

田汉和富民路


“古拔路”,于1943年10月改为“富民路”。它过去的样子,可从田汉先生的一篇《月光》中读到一些文字:


“那时的古拔路,一边是洋房子,一边却是一条小港,小港的那边是几畦菜园,还有一座有栏杆的小桥,桥头有几株垂杨低低地拂着桥栏,桥下水虽不流,却有浓绿的浮萍,浮萍里还偶然伸出一两朵鲜艳的水仙花。靠着菜园那边,还有一带芦苇。参差有致。”


1995年,上海戏剧家协会还在富民路、长乐路口的三角花园内,建起了一座田汉的铜像。


的确,19世纪中叶,静安寺老街一带都是农田,而从1901年开始,法租界正是在这片地上,陆续拓展出了如今的“巨富长”(巨鹿路、富民路、长乐路)三条马路——说来也有意思,在现在富民路、延安中路这里,还有一个小花园,内里的风光,颇有些田汉先生笔下当年“古拔路”的小味道。


富民路的传奇故事


上世纪20年代的古拔路,法租界筑路完成后,这里便是一片闹猛景象,照片中还能看到红木家具店


不要小看这条区区600米的小马路,在老上海,这里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。上世纪20年代,富民路上陆陆续续搬进来一批神秘人物,逐渐成为了上海滩的传奇。


“银行大亨”的图书馆


富民路上还有几位商界的重要人物,先来说说“银行大亨”叶景葵先生。

富民路210弄的14号,就是叶先生的旧居。叶景葵先生故居所在的210弄,属花园里弄住宅,当初是由福新烟草工业公司在1941年造的,为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。


叶景葵是民国著名实业家、藏书家。浙江杭州人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进士,受维新思想影响,赴赵尔巽幕下,掌理财政、商矿、教育,因代为起草《条陈十策》,而闻名当时。


叶景葵先生


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,痛愤于内忧外患,遂弃官经商,走上“实业救国”道路。浙江的兴业银行,就是叶老板主持下建立,并担任董事长的。叶有一定的民主思想,1947年5月,国民党政府迫害学生运动,叶为“十老上书”人之一,声援学生运动。


更为难得的是,这名“银行大亨”念念不忘旧时书香,收藏了不少珍贵稿本、批校本、古今刻木和抄本。1939年,叶景葵和张元济、陈叔通等人一起办了“合众图书馆”,叶本人还将其收藏的全都手稿,捐赠给了合众图书馆。


1927年合众图书馆旧影


合众图书馆今影



图书馆就在富民路、长乐路附近,门牌号码是长乐路746号。1958年,合众图书馆并入上海图书馆,顾廷龙被任命为上海图书馆馆长。现在,这里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。


“吃斋念佛”


富民路靠近延安中路的一头,也住着一名银行大亨——原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经理吴震修。吴震修曾留学日本,是江浙财团“亲日派”中的灵魂人物。后来位于南京的吴公馆,成日被贴上反日标语,警告吴若再勾结日本人就要吃枪子儿,吴震修只得携妻儿避往上海法租界。


梅兰芳、冯耿光、崔承喜、吴震修及徐振东、严莲韵夫妇等在徐家花园


富民路的这幢洋楼,据说是吴的弟弟家。在这里避住的6年里,吴家发生了诸多不幸:儿子去世、妻子得病,吴震修最终又回到了南京,挂名汪伪中央银行监事及汪伪政府经委会常委,靠名望领薪水度日。


据说抗战胜利后,他并未被列入汉奸名单,后来还当了中国保险公司总经理,得以善终——兴许是拜上海那段吃斋念佛的日子所赐。


“郁公馆”


吴公馆的对面就是上海著名的中学、上海华东模范中学,门牌号是富民路43号。



走进去有别样风景——一栋非常漂亮的老房子。



这栋房子的主人,同样是近代上海著名的银行家、复旦大学校董郁震东先生。郁家是江苏启东曹家镇人,准确地说,这栋房子是郁震东先生的父亲、郁芑生建造的。


郁芑生17岁时到上海浦东同昌纱厂谋生,业余攻读英文,后能熟练地口头翻译。1901年,张謇筹建大生纱厂,派郁芑生去英国采购纺纱机。郁芑生在英期间,适逢清政府南洋大臣端方赴欧洲考察政治,特请他当翻译,郁反应敏捷,翻译准确。回国后经端方竭力推荐,被朝廷封为候选道,授予朝议大夫。


左为梅兰芳先生、右为近代中国实业家张謇、中间这位就是郁芑生


但他觉得官场太腐败,不愿置身其中,热心于跟张謇搞实业救国,在大生二厂供职,后又兼大生纱厂厂务,负责上海银行、外商与纱厂的银钱交往,接待外国纺织专家考察等事项。


郁芑生经营机器盈利后,在上海陆续购进房地产,又在现在的古拔路上自建花园洋房1座,这就是现在的富民路43号内的这栋洋房。

“含香老五”



富民路259号,老上海口中杜月笙的“藏娇”之处。这只“金丝雀”名叫胡慧琪,是会乐里“含香家”的红人,唤作“含香老五”。不过,有一点可以多啰嗦一句,这里的女子,很多曾是读书人家出身,且卖艺不卖身,或者说,长期被包养。


20世纪20年代会乐里


同样,这个“含香老五”虽是青楼里的风尘女子,但气度不凡,其美貌在会乐里数一数二。胡慧琪是浙江平湖人,被母亲卖到青楼,但即便是到了十里洋场大上海,她脚上也永远是一双绣花鞋,从来不穿西洋高跟鞋。



上世纪30年代初,含香老五做了杜月笙的“小”。但是,她心底是瞧不起杜的,和他在一起只是为了谋生,因此,每当别人和她谈论杜月笙,她总是很少搭腔。富民路上的房子,是“含香老五”自己选的,因为要摆脱妓女身份,她坚决选择了当时还算偏僻,并且也没有其它“小公馆”的富民路。


房子搞定后,杜月笙还为她买了车子。这是一辆弹眼落睛的绿色别克小轿车,但“含香老五”不愿招摇,所以不常开。她在这儿一住就是20年,直到1951年才去了香港。


“福民会馆”


如今的富民路197弄“古柏小区”,原名“古拔公寓”,是1931年在上海滩上十分知名的四行储蓄会,购地10亩为本银行职员所造的公寓,当年在上海也算名声显赫。


这里面有一处重新修葺好的、呈现出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会所面貌的建筑,这就是“福民会馆”。五层楼高的福民会馆,是我国最早留学美国、学习建筑工程学的著名建筑师庄俊的作品之一,建于1931年左右。会馆最初就是一个有舞厅、表演以及小区居民办婚丧的会所或俱乐部。



到上世纪五十年代,这里被改建为附近古柏小学的礼堂;六十年代以后,这里又被改为服装厂以及服装展销厅等,古柏小区内的老居民,自此就不能随便进入该场所了。

  如今的福民会馆,部分已经被南西街道买下,虽然和当年的格局不完全相同,但也已经基本修旧如旧。
裕华新村“李公馆”


富民路上有两处当年的新式里弄,保存至今。


一个是富民新村,即富民路148弄、156弄、164弄、172弄,原名“古拨新村”。建造于清宣统三年至民国25年(1911~1936年)期间。占地约0.8公顷,有楼房110幢。居民1100人。


另外一处便是“裕华新村”,即富民路182弄。民国26~37年(1937~1948年)建。占地0.7公顷,有楼房36幢。居民400人。198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之一。



裕华新村的设计相当“阔气”。新村的建筑密度较低,弄道设计较宽畅。面临富民路的主弄道宽达7米。此外,住宅之间有较宽绰的绿化庭院,建筑间的日照和通风良好。据说,这里曾经是李鸿章孙儿的住所,至今仍住着李家的后人。


“阿开弟”


怀旧金曲的主持、“老克勒”查理林老先生,当年相当迷JAZZ,拜的老师还是俄罗斯爵士乐界的头牌龙司登(当时是百乐门乐队领班)。抗战时期,他家附近的“阿开弟”舞厅(实际名字叫“AKT”,这是上海话),就成了他经常去接受熏陶的地方。


舞厅当年开在现在长乐路和富民路这里。与百乐门、仙乐斯之类的主流舞厅不同,楼下是舞厅,楼上却是赌台。据说每三圈舞过后,就会有白俄的歌舞表演,有时候是赤脚跳踢踏舞,有时候又是火辣辣的夏威夷草裙舞,可谓雅俗共赏,别有情趣。


阿开弟舞厅里没有固定的舞女,相当另类。这里的舞女都是在洋行里营生的葡萄牙或西班牙等国的西洋女郎,她们下班后就到“阿开弟”陪上等华人跳舞。



来源:看懂上海和网络


我知道你在看哟~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